关于“扶桑国”的现代对应国家,历来存在多种说法。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中国古籍《梁书·诸夷传》,其中记载了扶桑国的地理位置、物产和风俗。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,扶桑国可能指代古代日本或墨西哥等地区。
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,扶桑国即古代日本。这一说法源于《梁书》中描述的方位和距离,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相对位置相符。此外,日本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常被称为“扶桑”,因其位于东方日出之地,与神话中的扶桑树意象相契合。
另一种较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,扶桑国可能指美洲的墨西哥地区。支持这一说法的学者指出,《梁书》中记载的某些植物特征与墨西哥的龙舌兰相似,且两地之间存在可能的古代跨洋交流。但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支持。
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,日本自唐代起就接受了“扶桑”的称谓,并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。直到现代日语中仍保留“扶桑”一词,多用于诗歌或雅称。因此,将扶桑国视为日本的古称,是学术界较为公认的结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古代地理概念与现代国家疆界并不完全对应。扶桑国更应被视为一个文化地理概念,而非严格的政治实体。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,关于扶桑国的讨论仍在继续,但将其等同于现代日本的观点最为普遍。